DROUOT
7月 2日 星期二 : : 14:00 (CEST)

考古 - 伊斯兰和印度艺术

Ader - +33153407710 - Email CVV

Salle 2 - Hôtel Drouot - 9, rue Drouot 75009 Paris, 法国
Exposition des lots
samedi 29 juin - 11:00/18:00, Salle 2 - Hôtel Drouot
lundi 01 juillet - 11:00/18:00, Salle 2 - Hôtel Drouot
mardi 02 juillet - 11:00/12:00, Salle 2 - Hôtel Drouot
画廊信息 拍卖条件
实时Live
注册
295 结果

编号 167 - 东方学家让-雅克-皮埃尔-戴斯麦松(1807-1873 年)的一套档案资料 这套档案包括 - 用波斯语、土耳其语、俄语、法语和亚美尼亚语书写的各种手写信件(私人信件、慰问信、致意信等); - 学习波斯语和土耳其语的语言练习; - 研究物品的笔记本:武器、钱币、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的雕刻石、牌匾等; - 文学作品笔记、书目、名称和标题清单; - 几本阿拉伯文著作,可能是 18 世纪的法律书籍; - 图书发票; - 法文和阿拉伯文诗歌小册子; - qâjâr 人物素描; - 一些草稿和各种潦草的文件; - 印刷报纸和有关时事的手写笔记; - 更多的官方信件,通常写给 "阁下",并加盖公章和注明日期:其中包括三封加盖皇家邮戳并注明日期的信件:一封以 Nâser Mohammad (?) 的名义发出,日期为回历 1264 年/1818 年。)的名字,盖章日期为回历 1264 年/1847 年;第二封以穆罕默德-沙-卡贾尔(Mohammad Shâh Qâjâr)的名字盖章,盖章日期为回历 1202 年/1787 年,盖章日期为回历 1250 年/1834 年;第三封以穆罕默德-沙-加齐(Mohammad Shâh Ghâzî)的名字盖章,盖章日期为回历 1202 年/1787 年,盖章日期为回历 1250 年/1834 年。 - 四枚盖有印章和日期的奥斯曼印章。 让-雅克-皮埃尔-戴斯马松 1807 年出生于尚贝里,1815 年成为萨瓦公爵的臣民。1826 年左右,他前往圣彼得堡学习东方语言。在圣彼得堡和喀山学习后,他在奥伦堡的涅普柳耶夫军事学校教授东方语言。1833-1834 年,根据奥伦堡军事长官的命令,他伪装成鞑靼毛拉,作为商队的一员前往布哈拉探险,但没有被识破身份。1836 年起,他在圣彼得堡担任土耳其语教师,后又担任东方语言教学部主任。1846 年,他帮助成立了俄罗斯帝国考古学会,并担任司库。1847 年 12 月 14 日,撒丁岛国王查尔斯-阿尔伯特一世授予他男爵头衔,1857 年 11 月 30 日,他获准在俄罗斯使用该头衔。他根据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达尔(Vladimir Ivanovitch Dahl)在奥伦堡发现的手稿,开始编辑和翻译阿布-加齐-巴哈杜尔(希瓦汗)所著的《蒙古人和鞑靼人史》,并编纂了一本波斯语-法语词典。他于 1872 年退休,1873 年在艾克斯莱班去世。 让-雅克-皮埃尔-德斯迈松的多件档案曾作为2019年2月22日俄罗斯艺术品拍卖会的一部分在Ader & Nordmann拍卖行进行拍卖(拍品编号76至85)。 我们要感谢俄罗斯艺术专家尼古拉斯-菲拉托夫(Nicolas Filatoff)先生关于这位东方艺术家的传记散文。 东方艺术家让-雅克-皮埃尔-德斯迈松的一组档案

估价 1 000 - 1 500 EUR

编号 168 - 马穆鲁克烛台,埃及或叙利亚,14 世纪中叶 烛台的主体为截锥形,肩部为凹面,颈部为圆柱形,由铜合金锤打而成,带有浮雕和雕刻装饰,部分镶嵌有银和黑色浆糊。碑身刻有用 Thuluth 书法书写的不朽的阿拉伯语铭文,是对一位未具名的主人或赞助人的一系列赞美:"伟大的普世王子、正义者、[al-ghânim / 胜利者]、斗士、[伊斯兰教]的支持者、至高无上的主人"。肩部有数个雕刻树叶的楣饰,颈部有数个圆形徽章,徽章上交替刻有伸展翅膀的猛禽和盛开的莲花。颈部有一个后来截断的锥形壶嘴,壶嘴上镌刻有装饰性的中楣。 高:20.5 厘米;底座直径:21.4 厘米 壶嘴是后来更换的,镶嵌物多处缺失,颈部顶部已损坏,还有污渍和氧化痕迹。 该烛台保留了许多银镶嵌残片,是 14 世纪马穆鲁克制作工艺的典范。它的形状、制作工艺和装饰是这一辉煌苏丹时期开罗和大马士革铜器作坊生产的典型器物。除了器身优美的 Thuluth 书法外,它的一些装饰图案也可追溯到 14 世纪中期,例如颈部的莲花图案。这种亚洲花卉在 14 世纪出现在马穆鲁克艺术中,是马穆鲁克人与蒙古人在 1323 年签订和平条约之后出现的。一些 14 世纪的作品,如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带有埃米尔萨拉尔名字的烛台(AA 101)和同一收藏中的 OA 7433 盆,肩部也有装饰着双叶棕榈的卷轴。虽然这件作品的赞助人仍是匿名的,但烛台主体上的一系列修饰语却暴露了他的社会地位。 马穆鲁克黄铜烛台,埃及或叙利亚,14 世纪中叶

估价 4 000 - 6 000 EUR

编号 178 - 刻有苏丹马哈茂德汗(Mahmud II r.,1808 - 1839)名字的 misk-i 龙涎香胸针,土耳其,19 世纪 龙涎香板上模压有花卉和珍珠装饰,围绕着两个珐琅和镀金徽章,上面刻有阿拉伯语 "苏丹马哈茂德汗,'izz nasrahu"(苏丹马哈茂德汗,他胜利的荣耀)。底部有五个由条纹琥珀球和金属珠组成的吊坠。镶嵌在一枚胸针上。 6.4 x 4.3 厘米 有小裂缝和胶水痕迹,带氧化扣。 围绕龙涎香产生了无数传说,使这种材料变得更加神秘:公元前 2000 年,中国人称其为 "香水",法国人称其为 "香水"。公元前 2000 年,中国人称之为 "香水",法国人称之为 "香水",C. 称其为 "龙的粘液香水",阿维森纳认为龙涎香来自水下喷泉,这无疑是受到《一千零一夜》的启发,在《一千零一夜》中,水手辛巴达看到龙涎香在被海怪吞食之前从泉眼中喷出......实际上,龙涎香是抹香鲸胃或肠道中形成的一种分泌物,然后通过动物的自然渠道释放出来。经过时间、海盐和阳光的作用,它变成了化石,被打捞出水面或被冲到海滩上,在那里被收集成块。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其用于药用、芳香和壮阳。从医学角度来看,它一直被用作治疗哮喘和癫痫的药物。阿拉伯人还用它来治疗关节、消化系统疾病、心脏和大脑。在中世纪,它以高昂的价格传入欧洲,人们把它当作项链佩戴,吸入后可增强免疫系统,抵御瘟疫等疾病的侵袭。龙涎香是一种强大的气味固定剂,曾是 20 世纪香水的重要成分,但现在已被合成香料所取代。早在中国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树脂的催情作用。在 18 世纪的欧洲,像伟大的卡萨诺瓦(Casanova)这样的放荡不羁者用它来给热巧克力加香,以振奋精神。琥珀树脂还被用来给女士的手套喷香水,并可以制成锭剂食用。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也没有忘记龙涎香的诱惑力,他们每天都将龙涎香片溶于热咖啡中饮用。17 世纪中期,历史学家 Evliya Çelebi 提到君士坦丁堡有 35 家出售龙涎香的商店。有时会与蜂蜜混合,另一种奥斯曼配方则加入了玫瑰香水(attar)、檀香、云杉树脂、米粉、阿拉伯树胶和风信子水。糊状物被擀成细厚的薄片,然后压入装饰精细的模具中,干燥后制成硬片。然后取出一小块,放在咖啡杯内侧的金银小盒子里。这些药片上经常出现 "bien-être"(幸福)和 "santé"(健康)等铭文,提醒人们这些药片具有治疗和刺激的功效,因此在法国被称为 "seraglio pastilles du sérail"。 参考书目 - BAYTOP Turhan,《永远的龙涎香》,载于 Cornucopia 21,奥斯曼大马士革,2000 年,第 42-44 页。 BUQUET Thierry,"De la pestilence à la fragrance.L'origine de l'ambre gris selon les auteurs arabes", Bulletin d'études orientales [On line], LXIV | 2016, pp 113-133. - FEYDEAU (de), Elisabeth, Les parfums : histoire, anthologie, dictionarynaire, Paris : 2011. LE GUERER, Annick, Le parfum de ses origines à nos jours, Paris : 2005.MONTAGU Lady Mary, L'islam au péril des femmes.Une Anglaise en Turquie au XVIIIe siècle, Paris : 2001. 一枚龙涎香 Misk-i 琥珀胸针,奥斯曼土耳其,19 世纪

估价 800 - 1 000 EUR

编号 193 - 侍杯者肖像,据说是莫因-莫萨弗所画,伊朗萨非王朝,17 世纪,1674 年 这幅用水粉增色的纸上绘画描绘了一名男子的四分之三半身像,他身穿黄色宽领扣眼衬衫,头戴宽边尖帽。他手里拿着一个杯子,紧握着一根末端卷曲的细手杖。上部有波斯语 nast'aliq 斜体铭文,注明日期为伊斯兰历 1084 年 10 月 2 日/1674 年 1 月 10 日,以及 Mo'in Mosavver 的名字。后来,可能是在 19 世纪末,这幅画被装裱在带有精美花卉边框的册页上,图案两侧是用波斯语诗句墨水以 nasta'liq 书写的斜刻线,宽阔的米色边框上绘有金色的花卉和枝条装饰,鸟儿栩栩如生。背面是以黑色墨水书写的波斯文 nasta'liq,金粉底,共 14 行,分为两列,诗句来自贾米(1414-1492 年)的 Haft Awrang 的 Tuhfat al-Ahrar。周围是黄底镀金花卉装饰的精美边框,边框周围有数条彩色线条和一条镀金带。整个边框由绿色和粉红色的镀金植物卷轴彩绘装饰环绕,上面粘有橙红色或蓝色背景上的卡口和照明飞花。 页面尺寸:27.9 x 17.7 厘米;图画尺寸:8.8 x 4.9 厘米;书法尺寸:13 x 6.1 厘米 边缘有一些污点、小幅重绘的诗句、磨损、撕裂痕迹和粘胶痕迹。 出处 : 2000 年 6 月 21 日,巴黎德鲁奥酒店,Mes Laurin-Guilloux-Buffetaud 拍卖会,拍号 119。 萨非王朝的持杯人肖像,据说是莫因-莫萨弗所作,伊朗,17 世纪,年代

估价 3 000 - 5 000 EUR

编号 194 - 手鼓女人》,据说是莫因-莫萨弗的作品,伊朗萨法维王朝,17 世纪,1691 年 这幅纸上绘画以水粉增色,描绘了一位四分之三半身像的妇女,她头戴面纱,面纱上有头饰,长发从头饰中飘逸而出。她戴着三串珍珠项链,正在演奏手鼓。背景是一扇窗户和一个拱门的模子。手鼓上有波斯语 nast'aliq 铭文,日期为 Rabi' II 1103 AH / 1691 年 12 月。这幅手鼓是后来(可能是在 19 世纪末)装裱的,装裱在带有精美花卉边框的册页上,图案两侧有用墨水书写的用波斯语书写的诗句的斜刻线,宽阔的米色边框上有金漆装饰的花朵和枝条,鸟儿栩栩如生。背面是用黑色墨水在金粉底上用波斯语书写的诗歌,共 14 行,分为两栏,诗句来自贾米(1414-1492 年)的 Haft Awrang 的 Tuhfat al-Ahrar。周围是橙色背景上镀金花卉装饰的精美边框,边框周围环绕着几条彩色线条和一条镀金带。整个边框由绿色和粉红色的镀金植物卷轴彩绘装饰环绕,上面粘有米色或蓝色背景上的卡口和发光飞花。 页面尺寸:27.8 x 17.8 厘米;图画尺寸:8 x 6.3 厘米;书法尺寸:13 x 6 厘米 背面有小污点、轻微事故、轻微修复、磨损、撕裂痕迹和粘胶。 出处 : 由 Maîtres Laurin-Guilloux-Buffetaud 拍卖,巴黎德鲁奥酒店,2000 年 6 月 21 日,拍号 118。 一幅萨法维手鼓女子肖像,据说是伊朗莫因-莫萨弗所作,17 世纪,年代。

估价 2 000 - 4 000 EUR

编号 200 - Sheikh Bahai, Nân va Halvâ, Iran qâjâr,回历 1293 年/1875 年,有签名和日期 纸质手稿,每页 10 行,大部分为两栏,正文用黑色墨水书写波斯语 nasta'liq,标题以及一些术语和符号用红色墨水书写。另有一些旁注。萨洛(Sarlow)的正面插图用金色和多色彩绘有幔帐楣饰,标题和作者姓名用红色墨水书写在比斯米拉(Bismillah)的两侧。 手稿末尾有一个用金色植物茎干装饰的副标题,将正文框在一个三角形内,并注明了抄写者 Abôl Qâsem ibn Mohammad Tâher Al-Asadâbâdî 的姓名和伊斯兰历 1293 年/1875 年的日期。正文中有一幅插图和几个印章,最后一页的印章上有抄写者 Abôl Qâsem 的名字。黑色皮革装订,压印有框架线条和楣饰。 19.5 x 12.5 厘米 磨损、污渍和潮湿,轻微润饰。 Baha' Al-Dîn Al-'Amilî,又名 Sheikh Bahai(1547-1621 年),黎巴嫩苏菲派诗人、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炼金术士。13 岁时,他移居伊朗,除了几次前往近东和埃及之外,他从未离开过伊朗。在伊斯法罕,他成为君主沙赫-阿巴斯一世统治时期的重要公众人物,参与了沙赫清真寺的设计,并在那里发明了指示祈祷时间的太阳钟。他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史诗和法律著作。他的作品《Nân va Halvâ》(字面意思为 "面包和糖果")是一部关于苦行功德的道德诗集。 伊朗谢赫-巴哈伊的《Nân va Halvâ》卡扎尔时期副本,有签名和日期

估价 300 - 500 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