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罕见的多色灰泥浮雕,描绘了一个头戴骷髅的僧侣,古代犍陀罗地区

贵霜时期,4-5 世纪。僧侣身着僧服,站立着,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头骨,陷入沉思,圆润的…
描述

罕见的多色灰泥浮雕,描绘了一个头戴骷髅的僧侣,古代犍陀罗地区 贵霜时期,4-5 世纪。僧侣身着僧服,站立着,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头骨,陷入沉思,圆润的脸庞上有一双重睑杏眼,深色的瞳孔位于优雅的弯眉之下,紧抿的弓形嘴唇之上,头上系着一条围巾。 出处:伦敦一个重要的古代艺术收藏馆,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由后裔继承。英国的一个私人收藏,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从上述收藏中购得。牛津郡的一位艺术专业人士,从上述收藏中购得。 状况:大量磨损、结壳、风化和侵蚀迹象,均与年代相符。明显的损失、划痕和划痕。轻微的旧填充物和修饰,数百年来无数颜料层的残留物。整体呈现出自然生长的良好光泽。 重量:8100 克(不含支架) 尺寸:高 51 厘米(不含支架高 51 厘米(不含支架) Maraṇasati(死亡正念)是佛教的一种禅修方法,即(经常)忆念死亡可能随时降临,我们应在每时每刻,甚至是在呼吸的时间里,以迫切的心情努力修行。根据《玛拉那萨提经》,僧侣应该反思可能导致他死亡的多种可能性,然后将思绪转向他尚未舍弃的不善的心理品质。 马拉那萨提经》的哲学基础与西方的 Memento mori(拉丁语,意为 "记住你将死去")相似,都是对死亡的探索。在古希腊,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加(Seneca)和伊壁鸠鲁(Epictetus)等人主张接受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这与佛教的 "马拉那萨提 "概念相似。柏拉图的《斐多》讲述了苏格拉底之死,提出了哲学的正确实践 "除了死亡和死亡之外别无其他 "的观点。 犍陀罗艺术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其特色雕塑从佛教图腾和欧洲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目前的灰泥就是这种交汇的一个生动证明。在这两种传统中,无论是通过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还是佛教教义,对死亡的思考都是一个统一的主题,它贯穿于艺术之中,促使人们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时用心生活,培养美德。 除了片岩,灰泥也是古代犍陀罗地区流行的雕塑媒介。灰泥是一种轻质、可塑性强的器皿,易于制作精致的细节和敏感的造型,在这尊沉思的僧侣像中就体现了情感的存在。在现存的犍陀罗灰泥中,有些仍能看出上色的痕迹,如本拍品。这个头像的眉毛和虹膜是黑色的。嘴唇和其他一些特征的轮廓则使用了明显的橙红色颜料。尸体的存世量较少,因为在这些尸体上,更耐用的灰泥被薄薄地涂抹在粘土上。 文献比较: 比较一件密切相关的手持头骨的僧侣雕塑,该雕塑高 19 厘米,年代为公元 1-5 世纪,由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陈列在洪堡论坛三楼 314 室,编号为 I 125。比较一下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与此密切相关的犍陀罗人头骨儿童雕像。

338 

罕见的多色灰泥浮雕,描绘了一个头戴骷髅的僧侣,古代犍陀罗地区 贵霜时期,4-5 世纪。僧侣身着僧服,站立着,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头骨,陷入沉思,圆润的脸庞上有一双重睑杏眼,深色的瞳孔位于优雅的弯眉之下,紧抿的弓形嘴唇之上,头上系着一条围巾。 出处:伦敦一个重要的古代艺术收藏馆,形成于 20 世纪 70 年代,后由后裔继承。英国的一个私人收藏,形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从上述收藏中购得。牛津郡的一位艺术专业人士,从上述收藏中购得。 状况:大量磨损、结壳、风化和侵蚀迹象,均与年代相符。明显的损失、划痕和划痕。轻微的旧填充物和修饰,数百年来无数颜料层的残留物。整体呈现出自然生长的良好光泽。 重量:8100 克(不含支架) 尺寸:高 51 厘米(不含支架高 51 厘米(不含支架) Maraṇasati(死亡正念)是佛教的一种禅修方法,即(经常)忆念死亡可能随时降临,我们应在每时每刻,甚至是在呼吸的时间里,以迫切的心情努力修行。根据《玛拉那萨提经》,僧侣应该反思可能导致他死亡的多种可能性,然后将思绪转向他尚未舍弃的不善的心理品质。 马拉那萨提经》的哲学基础与西方的 Memento mori(拉丁语,意为 "记住你将死去")相似,都是对死亡的探索。在古希腊,斯多葛派哲学家塞内加(Seneca)和伊壁鸠鲁(Epictetus)等人主张接受死亡的不可避免性,这与佛教的 "马拉那萨提 "概念相似。柏拉图的《斐多》讲述了苏格拉底之死,提出了哲学的正确实践 "除了死亡和死亡之外别无其他 "的观点。 犍陀罗艺术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其特色雕塑从佛教图腾和欧洲古典文化中汲取灵感。目前的灰泥就是这种交汇的一个生动证明。在这两种传统中,无论是通过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还是佛教教义,对死亡的思考都是一个统一的主题,它贯穿于艺术之中,促使人们在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时用心生活,培养美德。 除了片岩,灰泥也是古代犍陀罗地区流行的雕塑媒介。灰泥是一种轻质、可塑性强的器皿,易于制作精致的细节和敏感的造型,在这尊沉思的僧侣像中就体现了情感的存在。在现存的犍陀罗灰泥中,有些仍能看出上色的痕迹,如本拍品。这个头像的眉毛和虹膜是黑色的。嘴唇和其他一些特征的轮廓则使用了明显的橙红色颜料。尸体的存世量较少,因为在这些尸体上,更耐用的灰泥被薄薄地涂抹在粘土上。 文献比较: 比较一件密切相关的手持头骨的僧侣雕塑,该雕塑高 19 厘米,年代为公元 1-5 世纪,由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陈列在洪堡论坛三楼 314 室,编号为 I 125。比较一下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与此密切相关的犍陀罗人头骨儿童雕像。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