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RAY SCHIST FIGURE OF A PENSIVE BODHISATTVA, GANDHARA, 2ND-3RD CENTURY 灰岩沉思菩萨像…
描述

A GRAY SCHIST FIGURE OF A PENSIVE BODHISATTVA, GANDHARA, 2ND-3RD CENTURY

灰岩沉思菩萨像,犍陀罗,2-3 世纪 菩萨身着僧衣和僧伽提,饰有多条项链,面朝一侧,陷入沉思,头戴莲花状纹饰的头巾,背后有一轮光环。一名信徒在较低的台阶上注视着,双手合十,虔诚祈祷。 出处:来自比利时勒内-龙沃(René Ronveaux,卒于 1991 年)的收藏,可能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卢森堡或比利时贸易中购得,后传给罗伯特-龙沃(Robert Ronveaux,生于 1955 年)。罗伯特-龙沃(Robert Ronveaux)于 2023 年 9 月 11 日撰写并签署了一份出处声明,确认了上述内容。 状况良好:状况良好,与年代相符。磨损、微小的划痕、小的损失以及相关的修补、风化和侵蚀迹象、结壳,均符合预期。 重量:2994 克(包括支架) 尺寸:高 26 厘米(不含底座高度 26 厘米(不含支架),31 厘米(含支架) 附带金属支架。(2) 这种罕见的 "沉思菩萨 "源于贵霜时期的犍陀罗地区,对整个亚洲的风格和图像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到 7 世纪,韩国和日本的弥勒坐像达到了顶峰。有三种可能的鉴定方法。在犍陀罗背景下,"沉思菩萨 "的历史场景一般表现的是悉达多太子对人生苦难的初禅。作为独立的雕塑,菩萨一般采取斜腿的姿势,手持莲花花蕾,这表明他是帕德玛帕尼(Padmapani)。在斯瓦特河谷的语境中,他可能是弥勒三世的一部分。 根据马图拉的一尊沉思观音像进行的进一步讨论,请参阅 M. Lerner, The Flame and the Lotus, 1984, 第 30-35 页,作者认为这种图像类型在古犍陀罗地区有一个先决条件,因为沉思的人物总是穿着凉鞋,而这种晚期希腊化的影响在马图拉雕塑中并不常见。 文献比较: 比较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相关的犍陀罗片岩沉思菩萨像,高 25.5 厘米,年代为 3 世纪,收藏编号为 EAOS.26.c(图 1)。 图 1)。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件较大的片岩沉思菩萨像,年代为 2-3 世纪,高 49.5 厘米,原为詹姆斯-W.和玛丽琳-阿尔斯多夫收藏,现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编号为 1987.361.8。

334 

A GRAY SCHIST FIGURE OF A PENSIVE BODHISATTVA, GANDHARA, 2ND-3RD CENTURY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