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喇嘛;南越,十八至十九世纪。 

红漆镀金木。

附有专家 Le My Hao 签发的证书。 

作品曾在 2007 年马斯特里赫特亮点展上展出。 
…
描述

喇嘛;南越,十八至十九世纪。 红漆镀金木。 附有专家 Le My Hao 签发的证书。 作品曾在 2007 年马斯特里赫特亮点展上展出。 略有磨损。 尺寸:55 x 43,5 x 36 厘米:55 x 43,5 x 36 厘米。 红漆木雕,表现的是一位坐着的喇嘛。他还采用了莲花的姿势,并施展了一种象征他以大地为见证的泥巴手势。这被称为 "布米斯巴萨"(Bhumisparsa mudra),即触摸大地的手势。这暗指佛陀在菩提伽耶树下解决苦难问题的时刻。此外,我们还能辨认出许多 "拉克夏纳"(lakshana),即佛陀的标志性符号,如半闭的双眼、拉长的耳垂,这些都暗指释迦牟尼同时代印度上层社会成员佩戴的大耳环,代表着伟大、高贵和智慧的概念。主人公的面部和身体特征非常人性化,同时也很个性化,对细节的关注度极高。肋骨极为突出。他盘腿而坐,摆出禅修的姿势,他的极度消瘦可能是由于遵循佛陀的重要步骤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斋戒。 这件作品由一整块木头制成,采用了越南艺术传统中非常常见的涂漆和镀金技术。首先涂上一层相当厚的黑漆,然后再涂一层较薄的红漆或棕漆,最后在其上鎏金。髹上棕色漆的习惯 附有专家 Le My Hao 签发的证书。 作品曾在 2007 年马斯特里赫特亮点展上展出。 略有磨损。

33 

喇嘛;南越,十八至十九世纪。 红漆镀金木。 附有专家 Le My Hao 签发的证书。 作品曾在 2007 年马斯特里赫特亮点展上展出。 略有磨损。 尺寸:55 x 43,5 x 36 厘米:55 x 43,5 x 36 厘米。 红漆木雕,表现的是一位坐着的喇嘛。他还采用了莲花的姿势,并施展了一种象征他以大地为见证的泥巴手势。这被称为 "布米斯巴萨"(Bhumisparsa mudra),即触摸大地的手势。这暗指佛陀在菩提伽耶树下解决苦难问题的时刻。此外,我们还能辨认出许多 "拉克夏纳"(lakshana),即佛陀的标志性符号,如半闭的双眼、拉长的耳垂,这些都暗指释迦牟尼同时代印度上层社会成员佩戴的大耳环,代表着伟大、高贵和智慧的概念。主人公的面部和身体特征非常人性化,同时也很个性化,对细节的关注度极高。肋骨极为突出。他盘腿而坐,摆出禅修的姿势,他的极度消瘦可能是由于遵循佛陀的重要步骤而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斋戒。 这件作品由一整块木头制成,采用了越南艺术传统中非常常见的涂漆和镀金技术。首先涂上一层相当厚的黑漆,然后再涂一层较薄的红漆或棕漆,最后在其上鎏金。髹上棕色漆的习惯 附有专家 Le My Hao 签发的证书。 作品曾在 2007 年马斯特里赫特亮点展上展出。 略有磨损。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