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UOT
9月 3日 星期二 : : 10:00 (CEST)

亚洲学》、《人种学》等。

Heritage Auctions Europe - +31306063944 - Email

Energieweg 7 3401 MD IJsselstein, 荷兰
画廊信息 拍卖条件
实时Live
注册
657 结果
>

编号 39 - 亚洲艺术品及文物 - 中国 - 一条中国掐丝珐琅宫廷珠项链,被称为官员的 "朝珠"。 由 100 颗(共 108 颗)小珠子和四颗大 "佛头 "珠子组成。三颗单珠代表佛教三位一体中的 "三圣"。第四颗珠子的第二节形成葫芦形状,被称为佛头,并有一个长长的延伸部分,称为 "乌云",意为 "乌云",垂在后面,既是配重,也是装饰品。佛头两侧挂着三串数珠,每串十颗。佛珠由蓝色掐丝珐琅和镂空银金属制成,"佛头 "上有蝙蝠。一贝云 "上有椭圆形掐丝镂空饰物,一侧饰亲爱的和仙鹤,反面饰单鹤,末端有水滴形饰物,两侧饰仙鹤。佛头毗连部分有汉字,可惜无法辨认。中国,清朝(1644-1911 年),19 世纪 -项链:长约 150 厘米;"阿贝云":长 52 厘米,缺失 8 颗珠子,一颗小珠子断裂,一颗小珠子有凹痕,缩- 历史 1643 年,达赖喇嘛给清朝第一位皇帝顺治(1644-1661 年)送去了一串念珠,这就是后来的 "朝珠"。它有时被称为鸳鸯链,是皇室和官员的官方服饰之一,最初作为虔诚的标志,后来作为装饰和身份的象征。皇朝礼器图说》描述了谁应该佩戴 "朝珠 "以及如何佩戴。只有皇帝可以佩戴东珠,即来自满洲的淡水珍珠,但其他皇室成员、五品及以上文官可以佩戴任何他们想要的宝石。这些宝石包括琥珀、玉石、青金石、花丝珐琅和木雕。数绳最初是用来记录念佛次数的,后来被用来代替算盘进行快速而谨慎的计算,对值班的官员尤其有用。 伊丽莎白-赫里奇(Elizabeth Herridge)的出版物《把天堂带到人间--晚清的中国银首饰和装饰品》(Bringing Heaven to Earth - Chinese Silver Jewellery and Orna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对一条几乎相同的宫廷珐琅项链进行了图解和描述,该书由 Ianthe Press ltd. 出版,伦敦,2016 年,第 170-173 页,目录条目 50。

无估值

编号 89 - 亚洲艺术品及物品 - 中国 - 林风眠(1900-1991 年),室内坐着一位身着白裙的女士,旁边放着一个花瓶,纸上水彩和水粉,左下方有签名和钤印。66 x 66 厘米 出处:大卫-凯特尔(1913-2006 年),后裔。 大卫-凯特尔 大卫-凯特尔(1913 年出生于荷兰德里伯根,2006 年出生于瑞士切希耶尔)曾在莱顿大学学习汉学,之后成为荷兰外交官。他的外交生涯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包括荷属印度群岛、日本、中国、韩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二战结束后,凯特尔被派驻荷兰驻日本大使馆,在那里他与好友罗伯特-范古利克(Robert van Gulik)并肩工作。在大约 1949 年的回忆录中,他写到了与范-古利克的合作,并提到他的朋友正在研究他关于明朝的书(这可能是 1951 年出版的《明朝的色情彩色版画》)。1959 年至 1961 年,凯特尔作为荷兰代办常驻北京。在此期间,他跟随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学生 "朱哲芳 "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凯特尔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作品最终在瑞士洛桑举办了展览,名为 "大卫-凯特尔、罗伯特-凡-古利克--两个荷兰汉学家的帝国"(David Ketel, Robert van Gulik - Deux sinologues hollandaise dans l'Empire fleuri),B'Art画廊,1989年。凡-古利克和凯特尔不仅是朋友和同事,也是对艺术品有着敏锐鉴赏力的收藏家。1961 年,大卫-凯特尔将五件明式家具卖给了纽约的艺术品经销商弗兰克-卡罗,他是著名艺术品经销商 C.T. 卢的合伙人和继承人。Caro 将这些家具卖给了 Severance 和 Greta Milliken 夫妇。1964 年,米利肯夫妇将这些家具赠送给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并一直保存至今。显然,凯特尔在离开北京之前就已经积累了大量精美的艺术品,但此后他仍在继续收藏。在退休后的旅行中,他访问了远东多个国家,包括 20 世纪 70 年代的台湾。在那里,他结识了包括张大千在内的众多著名画家。大卫-凯特尔很可能在后来的旅行中购买了各种艺术品。在 1979 年洛桑展览的目录中,他提到他为拥有齐白石的两幅作品而感到自豪,但不知道这两幅作品和此次展出的林风眠作品是他在北京外交期间(1959-1961 年)还是在后来的旅行中购买的。 林风眠(1900-1991 年) 林风眠是最早留学欧洲的中国艺术家之一。1919 年,他启程前往法国,在包括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在内的多所学院学习西方绘画技法。 1925 年回国后,林风眠被任命为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校长。应蔡元培之邀,林风眠创办了杭州国立艺专,并担任首任院长。后来,他领导了 "新艺术运动",并发表了大量关于中西方艺术的著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林风眠被迫销毁了他的许多作品,并被关押了几年。出狱后,林风眠移居香港,继续从事绘画创作,直到 1991 年去世。 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中,有四人获得了 "四大画院院长 "的称号: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和颜文梁。这四位艺术家在民国初年分别执掌杭州国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苏州艺术专科学校,颇有建树,因而备受推崇。

无估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