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UOT
7月 6日 星期六 : : 11:00 (CST)

2024 缥缈拍卖行秋季春季拍卖会:中国古典及文人艺术

Ethereal Auctioneers - +886227516837 - Email

1F., No. 38, Sec. 3, Jinan Rd., Da’an Dist 106087 Taipei City, Taiwan, 中国
画廊信息 拍卖条件
实时Live
注册
552 结果

编号 394 - A FINE BLUE AND WHITE 'FLORAL' BOWL, MARK AND PERIOD OF XUANDE - 明宣德 「大明宣德年製」款青花纏枝蓮紋臥足碗 XUANDE PERIOD, MING DYNASTY 尺寸(size):13.3 cm Diameter, 4.6 cm Height。 款:「大明宣德年製」 拍品描述:永宣青花,特指明代永樂、宣德兩朝燒造的青花瓷。明代永宣兩朝30餘年裡燒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燒造歷史上堪稱稀世珍品,其青花幽菁瑰麗,冠絕古今。因昔與西亞貿易往來頻繁,御窯瓷器之造型、紋飾吸收了許多西亞元素,其中尤以小器物最為精美,此碗正是一例。本品造型規整,侈圓口,淺弧壁,凹足,凸底,底心拱起似饅頭,又稱「臥足碗」或「饅頭心碗」。通體施釉平滑潤澤,釉面微微泛青,外壁繪纏枝蓮紋和變形如意雲頭紋各一周,青線四道。碗心飾桃形八瓣花一朵及纏枝花卉紋,其間各以兩道青線相隔,內壁則繪有阿拉伯風格的一周變形桃紋。青花自然暈散,筆觸加深處形成濃重的褐綠疵斑,深入胎骨。白地藍花的裝飾效果寓意著純潔和高尚,花卉開展規律、葉蔓藤枝有序地蔓延伸展,其多角形等幾何圖案以點、線組合排列搭配,帶有強烈的西域色彩,說明當時中西交流之頻繁。此品所用釉料即為「蘇麻離青」,依時間點推論應為鄭和第五或第六次所帶回之釉料,說明此品應為宣德朝前期所燒製。凹底內青花書「大明宣德年製」二行六字楷款,結字工整,骨肉勻稱。台北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各收藏一例宣德款青花臥足碗,原為清宮舊藏,紋飾與本品十分接近,可資參考。 參閱:1.明宣德 青花花卉紋碗,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高 4.2 公分,口徑 13 公分。2.明宣德 青花蕃蓮紋臥足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高 3.8公分,口徑 13.5 公分。3. 明宣德 青花纏枝如意花卉臥足碗,北京保利, 2019/6/5,Lot 5528,口徑 13.5 公分,成交價:1,955,000 RMB。

估价 5 000 000 - 10 000 000 NTD

编号 395 - A RARE GILT-BRONZE SEATED FIGURE OF TARA, MARK AND PERIOD OF YONGLE - 明 永樂 銅鎏金彌勒菩薩坐像 YONGLE PERIOD, MING DYNASTY 尺寸(size):21.7 cm Height。 款:「大明永樂年施」 拍品描述:永樂為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公元1403-1424年),前後共22年。永樂時期是明代中原王朝與西藏發展關係的重要時期,也是明代對藏政策的完善期與定型期。明成祖朱棣即位後,便開始積極建立以僧王為首的僧官制度,對西藏上層僧侶廣行封賞。永宣時期的造像,便是這種「眾封多建」的宗教政策下的產物。根據《西藏史料》所載,最晚在永樂四年時,西藏僧團與明成祖之間已開始互贈佛像,這說明此時永樂宮廷已開始製作佛像。這類造像蓮座台面的正前方刻有「大明永樂年施」六字款,這裡沒有採用傳統漢字書寫由右自左的格式,而是順應藏文由左自右的書寫體,足見此類造像所乘載的文化意象。這段時期,中原宮廷造像融合了尼泊爾、西藏與中原的多元風格,造型與體態設計完美,精緻優雅,精美傳神,開創出華麗而經典的佛教藝術巔峰。 度母為觀世音菩薩的二十一種化現之一,綠度母則為所有度母之主尊,能救八種苦難,故又稱「救八難度母」。本件拍品便展現出綠度母慈悲護持,濟世度人的莊嚴妙法。 綠度母頭戴五葉寶冠,神情柔和,眉宇低垂,上身袒露,腰部微扭,重心微傾,雙乳微微凸起,腰腹細軟,呈現女性柔美婀娜之姿。上身所披帛錦從雙肩繞兩臂內側自然下垂,胸前飾多組珠串式瓔珞,裝飾繁縟精美。下身著長裙,坐於雙層束腰型蓮座上,左腿橫盤,右腿自然前伸,右足踏於蓮座延伸出的蓮花之上。左手當胸捻盛開蓮花之莖,右手放於膝前結施與願印。身軀手足的關節與肌肉刻畫寫實而曼妙。台座為雙層束腰仰覆蓮型式,上下邊緣飾聯珠紋,蓮瓣飽滿挺立,周飾一圈。蓮台上刻有楷書「大明永樂年施」款,為經典永樂時期的宮廷精品造像。參閱:1. 明永樂 銅鎏金綠度母 ,香港蘇富比,2009/10/7,Lot 1724,高 22 公分,成 交價:5,420,000 HKD。2. 明永樂 銅鎏金四臂觀音,中國嘉德,2014/05/17,Lot 3658,高 21.5 公分,成交價:10,925,000 RMB。3. 明永樂 銅鎏金彌勒菩薩坐像,瑞士Rietberg博物館藏,高 21 公分。 來源:1. 歐洲私人收藏,2000年以前購於英國。2. 香港私人收藏。

估价 12 000 000 - 24 000 000 NTD

编号 408 - A SILVER-BRONZE 'PEARL' BOX - 唐 銀質鎏金珍珠地狩獵紋帶鍊囊形盒 TANG (618-907 A.D.) 尺寸(size):10 cm Height。 拍品描述: 由於唐代皇室貴族對狩獵的極度追捧,使得狩獵活動盛極一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史書明確記載的狩獵次數便多達二十多次。《唐會要》中記載唐太宗認為“大丈夫在世,樂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給人足,一樂也;草淺獸肥,以禮畋狩,弓不虛發,箭不妄中,二樂也;六合大同,萬方咸慶,張樂高宴,上下歡洽,三樂也”,可見唐太宗將狩獵放在與國家統一,國泰民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此,狩獵活動經常作為裝飾題材出現在生活器具上。本拍品即為一件配置於馬上的器具,整體為銀質鎏金,四邊有環,用鍊上下扣鎖,使之不易掉落分離。器面刻有唐人貴族於林間狩獵,或拿勾桿驅趕,或拿弓箭騎射,有獵犬逐兔,有花豹及雄鹿穿林,空中有飛鳥、有鸚鵡,畫面極其豐富精采。如同其他唐代金銀器一般,器身空白處則用珍珠地紋填滿,華麗非常。類似品可見陝西歷史博物館藏一件銀質高足杯(參閱1),該品為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何家村出土之物現多被中國文物局列為重點文物,足見此類唐器之珍稀與罕見。由於目前尚未有相似之器於博物館或考古證據出現,其作用現仍有待考證,但以其形制判斷,應為配繫於馬上的貴族訂製之物。在商周時期,配戴於身上的包囊稱之為鞶囊;而在唐代,此時的包囊稱之為算袋。在現存書畫、考古出土的壁畫、石刻、陶俑中時常見到官員、侍從等腰間皆有所佩戴。《資治通鑒.唐神功元年》:“賜以緋算袋,時未五品,於綠衫上佩之。”元胡三省注:“唐初職事官三品以上賜金裝刀、礪石,一品以下則有手巾、算袋。開元以後,百官朔望朝參,外官衙日,則佩算袋,各隨其所服之色。”由此觀之,昔時配帶算袋是風尚,亦是彰顯個人品味與身分的一種方式。以本品之尺寸應非隨身配戴之物,更似為防止於馬上開闔時掉落所設計。陝西歷史博物館藏的銀杯,被列為一級文物,此類物件據館方統計至多十來件。而似本品的金銀囊袋,更是未曾有之,其藝術性與重要性不言自明。參閱:1. 唐 狩獵紋高足銀杯,陝西歷史博物館藏,何家村出土一級文物,高 7.3公分。 2. 懿德太子墓壁畫“架鷹訓鷂子圖”局部。

估价 500 000 - 1 000 000 NTD

编号 410 - A BLACK-GLAZED TEA CUP - 北宋 汝州清涼寺窯黑釉藍兔毫斗笠盞 NORTHERN SONG (960-1127 A.D.) 尺寸(size):11.3 cm Diameter, 5.4 cm Height。 拍品描述: 2021 年7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文物考古研究所)發表了一篇短文和一段記錄寶豐清涼寺汝窯發掘現場的視頻,文中寫道:“汝窯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含清涼寺、韓莊、白石坡三個自然村,面積約110 萬平方米,燒造天青釉汝瓷、黑瓷、白瓷、醬釉瓷、白地黑花、三彩陶等品種,器型百餘種,包含多種生活用品和陳設用品。”此發現確切地改變了汝窯窯口只出青瓷的認知,亦說明了清涼寺當時除了燒製青瓷是頂級水平外,其它釉種的燒製工藝亦是不凡。在清涼寺窯遺址中出土的汝窯除了常見的天青釉系外,比較稀少的就是卵白、米黃、天藍以及黑色。而在清涼寺博物館的展覽中,就有數件黑釉斗笠盞出土於清涼寺窯址(見參閱1、2)。依據目前考古資料,清涼寺窯約創燒於晚唐五代,主要燒製白瓷和青瓷,北宋中晚期是清涼寺燒造的鼎盛時期,白釉、青釉、黑釉、醬釉瓷和釉陶製品異彩紛呈,尤其是青釉瓷,不僅器形更加豐富,釉色及裝飾手法也更為完美,為北宋晚期供御汝窯的燒造打下了基礎。本品呈斗笠形,碗口周正。口沿稍歛,深腹,矮圈足。裹足滿釉正燒,因匣缽粘沙遮蓋,略為可惜。汝器胎質細膩,燒黑釉亦是烏黑瑩亮,見此盞釉面呈玻璃光質,碗內佈滿大小不一的藍色兔毫斑紋,猶如無數顆流星同時飛越。外壁則呈現如宇宙星雲一般,為棕褐色圍繞藍紫色星海的光斑樣貌,浩瀚無窮。整器品相極其完好。關於本品,或有一說認為可能為耀州窯口所出之黑釉器,但筆者認為,論其胎質、釉色,以及燒製工藝特徵,應屬汝器。2017 年香港嘉德亦出現一只黑釉油滴斗笠盞(見參閱3),但昔時行方未能定其窯口。現經2021 年的挖掘報告後,我們應可推測這類品質不凡、傳世少見的黑釉器,應同出於汝州清涼寺窯。參閱 1. 北宋晚期 黑釉兔毫瓷碗,清涼寺汝官窯址第I區出土。2. 北宋晚期 黑釉兔毫瓷碗,清涼寺汝官窯址第 IV 區出土。3. 北宋 黑釉油滴盞,嘉德香港,2017/10/2,Lot 32,口徑 13.5 公分,成交價:448,400 HKD。4. 清涼寺博物館藏出土瓷片。

估价 350 000 - 700 000 NTD

编号 413 - A LARGE 'YAOZHOU' CELADON-GLAZED BOWL - 北宋 清涼寺窯耀州系青瓷六出筋折沿大碗 NORTHERN SONG (960-1127 A.D.) 尺寸(size):20 cm Daimeter, 8.6 cm Height。 拍品描述: 北宋時期,汝州清涼寺窯場除了燒造供御青瓷外,亦燒製其他窯系的用器,在早年的考古報告中即有顯示,尤以2021年後窯址出土更多殘片,方為早年報告做出更精確的論證。而耀州所產之器,早期多仿晚唐與五代的金銀器皿,青瓷釉色有淡灰青、青綠、淡青、粉青、淡天青、天青等色調。清涼寺窯場燒製的耀州系青瓷,燒製時間上略早於“汝官瓷”,多採用支釘或墊餅支燒,胎質緊實多呈灰白或土黃色,釉色以豆青色、青綠色或青灰色為主,有素面、刻劃花和印花三種裝飾手法。其中印花器物居多,纏枝菊紋最為常見,素器最少。除此之外,這一時期器物最明顯的時代特徵是器底較大,通體施釉到底,多飾裹足釉,在器底或足底多留有三角支墊或托珠支墊的痕跡。清涼寺窯耀系青瓷有部分精緻的印花器,其紋飾清晰、線條流暢、胎體輕薄,有別于其他河南耀州系窯場常見的胎體厚重、紋飾模糊的情況,這亦是分辨清涼寺窯與他窯的區別。另外該窯較為特殊的產品有一種淺腹印花碗,碗內有六或十等分的分格,或是六等分分隔的深腹素碗。見參閱1即可知本品與該窯址出土的青釉凸線紋碗應為同一窯口之器。而中國國家博物館藏的青釉荷葉蓋罐,釉色與釉光與本品幾近相似,線條簡約的外型與細膩的胎足應皆來自青涼寺窯口。而海內、外公私立博物館、拍賣市場,皆鮮見有此類級別之耀系青瓷,其收藏價值與意義自不在話下。參閱:1. 北宋 青釉凸線紋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1989年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汝窯遺址出土。2. 金 耀州窯青釉荷葉蓋罐,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高 20 公分。

估价 500 000 - 1 000 000 NTD

编号 418 - A VERY RARE ZISHA 'PEACH' WATER DROPPER - 作者:陳鳴遠 紫砂桃形水滴 CHEN MING YUAN 尺寸(size):40 cc。 底款:「戩穀堂 鳴遠製」。 拍品描述:陳嗚遠,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壺隱,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幾百年來壺藝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陳鳴遠出生於紫砂世家,所製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並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風格,作品名孚中外,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勳。陳鳴遠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作裝飾,署款以刻名和印章並用,把中國傳統繪畫書法的裝飾藝術和書款方式,引入了砂壺的製作工藝,使原來光素無華的壺體增添了許多雋永的裝飾情趣,也使砂壺更具有了濃厚的書卷氣,再加之詩銘、書款的書法雅健娟秀,富有晉唐筆意,從而把壺藝、品茗和文人的風雅情致融為一體,極大的提高了砂壺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成為真正的藝術品進入了藝術殿堂,這是陳嗚遠在壺藝發展史上建立的卓越功勳。在傳統中國祥瑞文化中,桃子因其獨特的形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賦予了多重吉祥寓意。首先,桃子與“壽”字緊密相關,被視為健康長壽的象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桃子一直被視為吉祥之物,象征著健康、幸福和長壽。因此,壽桃擺件通常被認為是一種祈求健康長壽的吉祥物。因此自古皆以此為創作題材,宜興紫砂藝人從古至今亦覆如是花器大家陳鳴遠更是樂此不疲為創作題材。此器段泥胎質,外壁作酒紅,內部掏空,桃尖作開口。枝幹作持握,沿勢向下蜿蜓,一梗鑲接果實,二分左右桃葉與維果,三岔貼飾三葉片半裹桃尖開口下方,全器秀巧靈活,渾然天成。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兩件陳鳴遠石榴器與一件雙犧尊,無論器型與印款可作資比參考。

估价 1 200 000 - 2 500 000 N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