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COLE DE QUITO DU XVIIIe SIÈCLE 求婚
帆布 77.7 x 96.5 厘米 - 30 9/16 x 38 英寸

求婚》,布面油画…
描述

ÉCOLE DE QUITO DU XVIIIe SIÈCLE

求婚 帆布 77.7 x 96.5 厘米 - 30 9/16 x 38 英寸 求婚》,布面油画 出处 路易-赫尔曼(Louis Hermann,1877 - 1959 年)收藏,据推测由其姐姐阿梅丽(Amélie,1883 - 1954 年)和姐夫恩里克-弗雷曼(Enrique Freymann,1888 - 1954 年)(墨西哥文化参赞)获得,然后由后代继承。 感谢加拉加斯殖民艺术博物馆馆长 Carlos Duarte Gaillard † 和 Gérard Priet 根据我们提供的信息在起草本通知时给予的宝贵帮助。 在阴云密布的天空和凹凸不平的地面构成的极为素雅的背景中,三个人物格外引人注目:一位年轻的白人妇女 两名印第安人。该女子皮肤苍白,衣着华丽,手中拿着一朵卡斯蒂利亚玫瑰,因其华贵的外表可以确定她是一位贵妇人,她似乎在示意前来迎接她的男子接受她的请求。男子身旁的骆驼表明他是一名骡夫,而他黑色西装下的蕾丝边衣服则表明他对自己的着装十分考究。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与左侧另一位女士对服装的选择不谋而合,尽管她的穿着比她的同伴更为朴素,但却佩戴着各种珠宝,包括一枚胸针--图普(印加珠宝),头发上和手腕上的饰物以及蕾丝。 这种近乎戏剧化的表演肯定被视为求婚场景。男子在工友的陪同下,向左边年轻仆人富有的女主人求婚。值得注意的是,这可能不是一幅种姓画。事实上,在种姓画(主要是墨西哥画)中,肤色特别浅的人物和肤色特别深的人物之间建立了一种支配关系(图 1)。除肤色外,身高也有差异,欧洲人看起来比当地人高;同样,白人的装饰也要华丽得多,这加强了与当地人谦逊和朴素服装的反差。十八世纪末活跃在基多的画家维森特-阿尔班(Vicente Albán)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图 1-2)。在我们的绘画中,也不存在为了满足大西洋彼岸的某种科学好奇心而描绘当地动植物的问题。 在这里,如果说存在统治关系,那更多的是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基于种族出身而建立的等级制度。在这里,白人妇女成了骡夫请求的接受者,是理想结合的中间人。 此外,在 18 世纪末,厄瓜多尔的印第安人形象极为罕见。在基多旧金山博物馆的藏品(图 3)中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描绘的是一位方济各会士为印第安人洗礼的场景,从他们头戴的羽毛头饰可以辨认出他们的身份,在上文提到的阿尔班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这些例子,不过这些例子都非常罕见,而且数量上要多于以玛利亚为主题的作品。 在西班牙征服者向南美人民传教的过程中,圣母崇拜很早就深入人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厄瓜多尔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雕塑流派,其作品在南美殖民时期的艺术作品中最为珍贵。 所描绘场景的独特性,以及对表现人物、织物和服饰的各种元素的极度关注,都造就了这件作品的独特性。在目前已知的十八世纪厄瓜多尔艺术作品中,这无疑是独一无二的,它的历史意义和象征意义还有待充分挖掘。

73 

ÉCOLE DE QUITO DU XVIIIe SIÈCLE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