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PHO (1907-2001) 产妇,约 1940 年
丝绸上的水墨和水粉画 
右上方有签名和印章 
玻璃框 
62.5 x 46 厘米(画布上)
58 …
描述

LE PHO (1907-2001)

产妇,约 1940 年 丝绸上的水墨和水粉画 右上方有签名和印章 玻璃框 62.5 x 46 厘米(画布上) 58 x 45.5 厘米(视图) 出处 : 法国私人收藏。 Lê Phổ 于 1907 年出生于河内附近的哈东,2001 年在巴黎去世,是二十世纪越南绘画大师。作为越南北部总督的儿子,他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对艺术的热情克服了童年的困难。 16 岁时,他进入河内的专业学校学习,两年后,进入 École des Beaux-Arts d'Indochine 第一期学习。在维克多-塔迪厄(Victor Tardieu)和约瑟夫-英金贝蒂(Joseph Inguimberty)的指导下,他接受了结合西方绘画实践和亚洲艺术传统的全面培训。他早熟的天赋很快被塔尔迪厄注意到,并聘请他担任 1931 年殖民地展览的助理。他与 Le Van De、To Ngoc Van、Thang Tran Penh 和 Do Dun Thun 一起参展。 1932 年,他进入巴黎美术学院学习,在欧洲旅行中发现了西方绘画。1933 年,回到越南后,他成为印度支那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并开始绘制帝王肖像。1934 年,他决定前往北京,中国的绘画传统丰富了他的绘画风格。1937 年,他永久定居巴黎,发现了欧洲前卫艺术以及博纳尔、马蒂斯和杜菲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结识了安德烈-罗曼内、皮埃尔-博纳尔和亨利-马蒂斯,这些人对他的画风产生了影响。1963 年,他与美国画廊 Wally Findlay 签订了一份准独家合同,创作了大量色彩丰富的布面油画。 Lê Phổ 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作品结合了西方传统和越南传统艺术,并受到中国的影响。他的作品曾在欧洲和美国展出,并被著名博物馆永久收藏。 他的作品可分为两个关键时期:最初是在丝绸上作画,采用亚洲技法,随后受印象派的启发,转而创作油画。这一演变反映出他受到博纳尔和马蒂斯等艺术家的影响,融入了欧洲前卫艺术。 Lê Phổ 的许多画作中都出现了优雅迷人的女性,她们头戴白色头饰,身着现代丝绸连衣裙,称为 áo dài cách tân。妇女头发上的白色饰物引起了人们的困惑,有些人认为这是家庭哀悼的标志--与西方使用的黑色饰物形成鲜明对比。然而,从印度支那时期的历史来看,有证据表明,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河内,年轻女性倾向于用白色头饰点缀她们的发型。许多照片显示,年轻女性在佩戴传统黑色头饰的同时,还佩戴白色头饰,这是一种新时尚。在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中,阿利克斯-艾梅(Alix Aymé)的漆画作品 "Le marché aux fleurs du Têt "展现了店员们头戴白色头巾的迷人风采,其中一位店员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这种现代风格也出现在越南文学作品中,多产作家阮公焕(Nguyễn Công Hoan)在他的名作 "Người ngựa ngựa người "中描述了一位歌妓: "[......]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穿着棕色的绸缎,白色的头巾垂到腰间,站在人行道的尽头[......]"。 很显然,一个想要取悦男人的女人绝不会希望自己看起来与任何不幸的事情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白头巾是当时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时尚风格,可能是受到河内法国人的启发,这也启发了 Lê Phổ 在她的画作中对越南女性的印象。 看着这个男孩,人们可能会惊讶于他那张沧桑的脸。另一方面,男孩有着成熟的面部特征,而不是天真或可爱的样子。通过对艺术史的思考,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趣的启示,了解 Lê Phổ 是如何塑造出这个成人模样的婴儿的。慈祥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孩子向母亲伸出手,这无疑让人联想到圣母玛利亚和基督圣婴的形象。Lê Phổ 并没有严格遵循 "小人"(homunculus)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这意味着耶稣是完美无缺的,像本杰明-巴顿(Benjamin Button)一样的智者。相反,他把婴儿描绘成一个胖乎乎的样子和浓密的黑发--一个典型的亚洲孩子,而他的母亲则表现出典型的亚洲人的风度。

LE PHO (1907-2001)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