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花瓶;中国,清朝,同治时期,1862- 1874 年。 

粉青瓷。 

略有重绘。 

底座上有一个印记。 

尺寸:49 x 21.5 厘米(直径…
描述

花瓶;中国,清朝,同治时期,1862- 1874 年。 粉青瓷。 略有重绘。 底座上有一个印记。 尺寸:49 x 21.5 厘米(直径):49 x 21.5 厘米(直径)。 这件作品底座上的题记表明,这是一件作为礼物赠送给家族族长的作品。花瓶的装饰图案是三条金龙在寻找智慧之珠,如意云纹是装饰图案的补充。这件作品的蓝色饰面被称为 "粉蓝",其中的氧化物微粒像灰尘斑点一样清晰可见,使颜色呈现出斑驳的外观。单色蓝釉瓷器通常带有磨损的金色装饰痕迹。这种釉色起源于明朝宣德年间(1425-1435 年),当时中国人称之为 "洒蓝"(sa lan)和 "雪花蓝"(xue hua lan)。康熙时期,人们也在粉蓝中寻求类似的效果。据文献资料记载,钴蓝 "是通过一根末端带有纱布的管子吹到未烧成的瓷器表面的"。"因此,粉蓝也被称为酥蓝釉,然后再覆盖一层透明釉。 自明代以来,单色蓝釉瓷器的制作从未间断,通常是在普通瓷釉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钴。粉蓝与其他普通蓝釉的区别在于钴颗粒的大小。在 "粉蓝 "的情况下,氧化物颗粒显现为可见的灰尘斑点,使颜色呈现出斑驳的外观。 它呈现出轻微的重绘效果。

花瓶;中国,清朝,同治时期,1862- 1874 年。 粉青瓷。 略有重绘。 底座上有一个印记。 尺寸:49 x 21.5 厘米(直径):49 x 21.5 厘米(直径)。 这件作品底座上的题记表明,这是一件作为礼物赠送给家族族长的作品。花瓶的装饰图案是三条金龙在寻找智慧之珠,如意云纹是装饰图案的补充。这件作品的蓝色饰面被称为 "粉蓝",其中的氧化物微粒像灰尘斑点一样清晰可见,使颜色呈现出斑驳的外观。单色蓝釉瓷器通常带有磨损的金色装饰痕迹。这种釉色起源于明朝宣德年间(1425-1435 年),当时中国人称之为 "洒蓝"(sa lan)和 "雪花蓝"(xue hua lan)。康熙时期,人们也在粉蓝中寻求类似的效果。据文献资料记载,钴蓝 "是通过一根末端带有纱布的管子吹到未烧成的瓷器表面的"。"因此,粉蓝也被称为酥蓝釉,然后再覆盖一层透明釉。 自明代以来,单色蓝釉瓷器的制作从未间断,通常是在普通瓷釉中加入不同数量的钴。粉蓝与其他普通蓝釉的区别在于钴颗粒的大小。在 "粉蓝 "的情况下,氧化物颗粒显现为可见的灰尘斑点,使颜色呈现出斑驳的外观。 它呈现出轻微的重绘效果。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