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库比斯尼克文化中的番石榴形状的镫形器。高 20.5 厘米,手柄处长 12.6 厘米。深灰色至黑色粘土。表面让人联想到成熟的番荔枝果实(带刺的大炮)的结…
描述

库比斯尼克文化中的番石榴形状的镫形器。高 20.5 厘米,手柄处长 12.6 厘米。深灰色至黑色粘土。表面让人联想到成熟的番荔枝果实(带刺的大炮)的结构。口部有微小缺口,其他部分完好无损。出处:慕尼黑 E. H. 收藏馆,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收藏。

374 

库比斯尼克文化中的番石榴形状的镫形器。高 20.5 厘米,手柄处长 12.6 厘米。深灰色至黑色粘土。表面让人联想到成熟的番荔枝果实(带刺的大炮)的结构。口部有微小缺口,其他部分完好无损。出处:慕尼黑 E. H. 收藏馆,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收藏。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

您可能同样喜欢

一件斑驳的玉粤斧,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500-2500年 一件斑驳的玉粤斧,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 4500-2500 年 已出版:菲利波-萨尔维亚蒂:《中国古玉四千年》,2017 年,第 80-81 页,第 87 号。 长形,侧面渐收,斧头横截面呈透镜状,顶部中央有一孔,从两侧钻出。半透明的石头上有芥末色、棕色和黑巧克力色的夹杂物以及赤褐色的纹理。 出处:C:C. Eberhard Klein 教授的私人收藏,德国。 保存状况:保存完好,有轻微磨损和自然瑕疵。轻微侵蚀和浅表磨损。 重量:277.2 克 尺寸: 17 厘米高度 17 厘米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 4500-2500 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使用玉器的早期社会之一,遗址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这些遗址出土的玉器大多来自于相邻的两个主要用玉文化--北方的红山文化和南方的良渚文化。玉斧尤其受到青睐,它比良渚玉斧更为修长,通常呈凿形,如本批出土的玉斧。 由于玉器价格昂贵,因此不太可能是实用工具。它的用途可能更多是象征性或仪式性的。刃薄而锋利,没有磨损的痕迹。这类玉器的出现表明了精湛的工艺水平。由于玉质坚硬,不能用金属刀片进行雕刻,而必须用磨砂进行研磨,这是一个缓慢、劳动密集型的过程。 文献比较: 比较上海出版的《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一把密切相关的斧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9 年,插图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