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佛乡石碑:石碑上的无头佛像正面呈现,缺失的右手一定是以abhaya mudra(无畏)的方式举起,而左手则是以varada mudra(布施)的方式,…
描述

佛乡石碑:石碑上的无头佛像正面呈现,缺失的右手一定是以abhaya mudra(无畏)的方式举起,而左手则是以varada mudra(布施)的方式,这在北魏的石碑上经常出现。佛祖身着僧侣的衣钵,衣钵下是袈裟。光环上有一个可以放置头部的孔,始终存在。石碑的底部雕刻着荷叶,然后是风格化的花朵。碑顶装饰着飞行的天人,他们似乎从天而降,其中一些人在演奏音乐。这块石碑的构图和佛祖的习性,都是最经典的北魏造像的表现。 (Castor/Hara sale catalogue 11 and 12/12/10) 参考文献:《佛祖归来》,第62至70页,尤其是与图56平行的,来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534年的石碑,罗杰斯基金,1919年,以及图31第42页(破损,烧毁)。 灰色片岩。 中国,北魏时期(386-534)。 53x17xH108厘米。

83 
在线Online

佛乡石碑:石碑上的无头佛像正面呈现,缺失的右手一定是以abhaya mudra(无畏)的方式举起,而左手则是以varada mudra(布施)的方式,这在北魏的石碑上经常出现。佛祖身着僧侣的衣钵,衣钵下是袈裟。光环上有一个可以放置头部的孔,始终存在。石碑的底部雕刻着荷叶,然后是风格化的花朵。碑顶装饰着飞行的天人,他们似乎从天而降,其中一些人在演奏音乐。这块石碑的构图和佛祖的习性,都是最经典的北魏造像的表现。 (Castor/Hara sale catalogue 11 and 12/12/10) 参考文献:《佛祖归来》,第62至70页,尤其是与图56平行的,来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534年的石碑,罗杰斯基金,1919年,以及图31第42页(破损,烧毁)。 灰色片岩。 中国,北魏时期(386-534)。 53x17xH108厘米。

该拍品的拍卖已经结束 查看结果